继2020年年底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再发加快中医药发展的重磅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1〕3号,以下简称“3号文”),从人才培育,新药审评,临床诊疗等方面入手,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吹响了新的一年里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号角,指明了行业发展的光明方向。
抗疫贡献巨大,开年发文打响开门红
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再发加快中医药发展的重磅政策3号文,为新的一年中医药产业发展打响开门红。
国务院办公厅在3号文中指出,为进一步落实《意见》,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现提出3号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在随后的就《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答记者问中表示,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中医药工作,并多次就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孙春兰副总理对中医药工作亲自指导、亲自部署。特别是中医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程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筛选出“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效方药,形成覆盖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的中医药诊疗方案,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中医药有奇效,一次次被证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此前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我国抗疫方案的亮点,为成功战胜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原创科学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优势。
为表彰中医药抗疫贡献,助推产业发展,其实早在去年12月25日晚,国家药监局发布《意见》,就让中医药行业非常振奋。而新年伊始,再获力挺,更加坚定了大家深耕中医药产业的决心。
“中医药治疗‘简、便、验、廉’的优势具有现实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报特约观察家,北京盛世康来中药营销策划公司董事长申勇表示,国家之所以在年关之际连续出台重磅文件支持中医药产业政策,与疫情期间中医药的表现是密不可分的,中医药向广大世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国家和国民的信任。
另外,振兴中医药产业与下一步国家推出的“文化复兴”国策相呼应,也是为《健康中国2030计划》政策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方进入新药检验 人才培育更添政策加持
3号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的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中医药仍然存在一定程度高质量供给不够、人才总量不足、创新体系不完善、发展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对于中医药产业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申勇表示,3号文提出的问题与弊端其实是现实积累中存在的,是多年来“以西医指标为考评中医的指标导向”的结果,而且由于过去对中医药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基层的中医院的医生收入相较西医偏低,出现了“考大学不愿意学中医、毕业了不愿意从事中医临床”的现象,致使人才不足。
除此之外,中医药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医药产业相对房地产、化工、钢铁等行业整体GDP偏小,很多地方政府不重视,也是中医药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犁表示,从中药行业角度看,我国中药产业集中度较低,呈现企业多、小、散、乱等状况。多数企业建设低水平重复,缺乏创新体系和优质人才。一方面面临市场环境的过度竞争、低价竞争。竞争的另一方面又加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使得企业没有动力和精力高质量地创新发展。
同时,中药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其研究方法与现代医学研发存在不小差异。如何阐明中药的药理、物质基础、作用机理、配伍规律,形成一套完善的中药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需要我们深刻思考。
正如3号文中提到的,当前,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科研体系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未来将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补齐发展短板。3号文提出,要加快推进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改革,建立科技、医疗、中医药等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中药新药进入快速审评审批通道的有效机制;还要探索授予第三方中医药研究平台专业资质、承担国家级中医药技术评估工作;增加第三方中药新药注册检验机构数量。
“这是非常正确且值得推广的政策!国外早有先例”申勇表示,在日本只要是《伤寒论》中的方子,都是可以快速审批通过,所以我国加快中药新药快速审批的道路是可行的。我国走“小政府、大社会”改革已经很多年了,像公证处、律师所、司法鉴定中心等机构都已经实现了与原政府机关的脱钩实现了社会化,所以增加重要新药注册检验第三方机构是完全可行的。
除了在新药品种开源上努力,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3号文也做出了新的部署。
3号文强调,2021级起,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必修课程。研究实施西医学习中医重大专项,用10—15年时间,培养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和能够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全科医生。
业内认为,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是制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苏庆民指出,长期以来,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一直是群众看中医的突出问题,而实现高质量服务的核心在人才。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中医教育西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中医药传承存在一些问题,也对群众看中医带来不利的影响。
不难看出,国家此举通过长期的战略规划,为中医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育开辟了一条高速道路,但是还需要解决较高数量和质量的师资力量需求问题。
“从师资角度请当地中医药大学和附属中医院的专家来授课就可以了,但可能会有一些阻碍,需要有人去协调好人力物力、车辆接送、讲课报酬等细节”申勇指出,西医学生学中医药的课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其实没有阻碍,就像我们上大学时学习生理、病理等西医课程一样,认认真真学就行了,最难的思维层面的阻碍,长期接受西医“实证化教育”的学生接受中医的“非实证化理论”(例经络)可能会有一定的阻力,需要老师去引导。
陈犁补充道,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由于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同,短暂时间能学习到的中医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这个可能是西医学习中医会遇到的问题。另外,加速提升中医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举办更多的西学中培训班等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西医专业学习中医的师资力量问题。
慢病治疗品种获红利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可期
在具体的临床诊疗上,3号文也提出了重要计划: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建立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
不仅如此,还要提出要开展中西医结合学科(专科)建设。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逐步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遴选形成优势病种目录。开展试点示范,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10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针对该政策表示,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是解决十四亿中国人健康保障的中国方案。《政策措施》第十二条提出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就是希望中西医联合在医疗领域有所突破,共克医学难题,为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
具体到哪些科室会成为10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陈犁指出,在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就提出“为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专科专病,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的要求。结合2019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制订的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未来优势病种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一个大概方向。
“上述拥有治疗这些疾病药物的企业,或对慢病有治疗特长的企业,将会赢得一波发展红利”申勇补充道,偏重科研型的中医药企业会尽快收益,而且会引导中医药行业朝着重科研、重政策、重教育、重品牌的四重方向发展。中医药产业也会由由过去的低端竞争,转型升级到高质量竞争、拓展海外市场的竞争格局。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转自中药材天地网